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多国一把手将出席九三阅兵,特朗普有特殊安排,李在明派特使团访华

Connor 欧意OKX交易行情 2025-08-20 2 0

据京报网报道,凌晨的北京街头,一场特殊的演练刚刚结束。坦克的履带声还在空气中微微震颤,战机编队划破夜空的痕迹尚未完全消散——这是九三阅兵的第二次综合演练,距离正式登场只剩半个月。当全球目光都在猜测哪些国家领导人会出现在观礼台上时,几个消息接连传来:东南亚多国一把手确认赴约,特朗普忙着在白宫安排另一场会面,而韩国总统李在明,则悄悄敲定了一个特使团的访华行程。这场纪念胜利的盛典,正在变成一面镜子,照出各国在历史与现实中的复杂考量。

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多国一把手将出席九三阅兵,特朗普有特殊安排,李在明派特使团访华

一、多国政要齐聚:一场阅兵背后的"朋友圈"变迁

十年前的九三阅兵,31国领导人、19位政府代表踏过天安门广场的红地毯。当时印尼派来的是国家发展规划部长,泰国则由副总理带队。而这一次,名单上的名字明显"重量级"了不少。

东南亚国家的态度尤其耐人寻味。根据报道,印尼总统普拉博沃、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都有望亲自到场。要知道,十年前这些国家还只是派部门官员出席,如今"一把手"亲自出马,背后藏着的是对中国影响力的重新评估。更有意思的是柬埔寨、老挝和缅甸的高层,他们不仅要参加8月31日在天津开幕的上合组织峰会,还特意把行程拉长,顺带出席阅兵式——这种"一箭双雕"的安排,显然是想在多边场合里多刷些存在感。

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的名字,早已出现在确认名单上。武契奇甚至计划在北京待上五天,期间还要和普京会面,这波操作让人想起十年前两国对中国纪念活动的支持。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也在名单之列,这些国家用实际行动表明,不管国际风云怎么变,在铭记历史这件事上,他们愿意和中国站在一起。

二、特朗普的"缺席":一场算清利弊后的选择

就在多国政要忙着订机票的时候,美国白宫放出了另一则消息:特朗普邀请波兰总统纳夫罗茨基于9月3日访美,两人将在白宫举行工作会议。这个时间点选得相当微妙——正好和九三阅兵撞车。

外界普遍觉得,这是特朗普给不出席阅兵的"实锤"。毕竟,提前半个月公布行程,相当于明着说"那天我没空"。分析下来,他的算盘打得挺精:一方面,美俄领导人刚在阿拉斯加见过面,谈得还不错,似乎没必要再借阅兵的场合碰面;另一方面,中美之间的关税问题还没理顺,这种时候来北京"捧场",显得有点没面子。

展开全文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团队好像更看重10月份的东盟峰会。马来西亚作为轮值主席国,已经确认特朗普会去吉隆坡,还在撮合中美领导人在那里见面。在他们看来,与其在纪念活动上客套,不如在峰会上实打实谈点利益。这种选择背后,藏着美西方近年来的一个倾向——有意淡化苏联和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甚至想修改二战史观。特朗普的缺席,更像是这种倾向的延续。

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多国一把手将出席九三阅兵,特朗普有特殊安排,李在明派特使团访华

三、李在明的特使团:韩国在平衡木上的小心试探

韩国的态度一直透着股纠结。十年前朴槿惠亲自出席阅兵,而这一次,李在明大概率不会来。不过他也没完全冷落,而是打算在8月25日前后派个特使团访华。

这个特使团的阵容挺有讲究:前国会议长朴炳锡压阵,还有被称为"中国通"的议员金太年和朴钉,前总统卢泰愚的儿子卢载宪也可能加入。为了这事,卢载宪担任院长的东亚文化中心,还把原定25日的展览无限期推迟了,可见对这次访问的重视。

他们的任务很明确:会见中国外长等中方高层,转交李在明的亲笔信,信里可能还会邀请中国领导人去韩国参加10月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选在8月24日韩中建交纪念日前后访华,显然是想往这场访问里多加点"友好"的分量。

但仔细琢磨一下,就能发现其中的微妙。李在明最近行程排得很满:8月23日去日本,25日马不停蹄飞美国见特朗普,带过去的还有上千亿美元的投资计划。相比之下,特使团访华更像是一种"平衡术"——既不想得罪中国,又得稳住美韩同盟。韩国执政党有人出来打圆场,说"给其他国家也派了特使",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次只给中国派特使,本身就说明问题。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派特使团的同时,韩国还在越南南北高铁项目上和中国"抢生意"。李在明之前跟越南说,希望韩国能承建这个项目,越南当时还说"会考虑"。虽然越南后来又找中国谈铁路合作,但韩国这种"一边示好一边竞争"的操作,把想在大国之间"骑墙"的心态暴露得明明白白。

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多国一把手将出席九三阅兵,特朗普有特殊安排,李在明派特使团访华

四、一场阅兵照出的国际众生相

把这些消息串起来看,九三阅兵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各国在历史记忆和现实利益中的拉扯。

东南亚国家的高规格出席,透着对中国影响力的认可,也想借着纪念活动拓展合作;特朗普的缺席,是美国在历史观和现实利益间的选择,背后藏着霸权思维的惯性;李在明的特使团,则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求生的典型操作——既想修复对华关系,又不敢得罪美国,只能在平衡木上小心翼翼地挪步。

当然,各国的选择背后,都有自己的盘算。但不管是亲自出席还是派特使,是前来捧场还是另有安排,这场纪念胜利的活动,终究会成为一个坐标。它提醒人们,70多年前那场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而今天的世界,依然需要在铭记历史的基础上,寻找合作的可能。

距离9月3日还有半个月,或许还会有新的名单公布,新的行程变动。但可以肯定的是,当阅兵式的号角吹响时,每个国家的选择,都会被刻在历史的镜头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