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杯”变“超大杯”,上海大虹桥规划升维

Connor 欧意OKX交易平台 2025-09-09 3 0

界面新闻记者 | 刘素楠

界面新闻编辑 | 庄键

界面新闻记者 | 刘素楠

界面新闻编辑 | 庄键

聚集产业、加密轨交、增加住宅和公共服务,新出炉的国土空间规划将用这“四板斧”助推大虹桥整体区域发展。

今年8月,《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及周边地区专项规划》(下称《专项规划》)在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公开之后,“大虹桥扩容3.5倍”的言论在网上传开,更有甚者称上海将设立虹桥新区。

9月8日,界面新闻从上海市规资局和虹桥商务区管委会获悉,大虹桥扩容并不属实。

“这是第一次从商务区整体意义上实现国土空间功能规划,希望能带动商务区和周边地区的发展。”虹桥商务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次《专项规划》的规划范围扩展至闵行、长宁、青浦、嘉定、松江、徐汇以及普陀部分地区,总计535平方公里,主要基于空间功能统筹考虑,从更大范围上谋划空间格局、功能布局、交通联系和生态系统,实现区域整体高质量发展。

“大杯”变“超大杯”,上海大虹桥规划升维

虹桥如何一步步变成“大虹桥”?

1876年,虹桥镇因桥而兴;1986年,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是全国第一批经开区;2009年,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成投运,上海设立虹桥商务区,面积86平方公里;2019年,拥有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永久举办地的虹桥商务区扩容至151.4平方公里。

2021年,国务院批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面积划定在7000平方公里。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的“一核”即为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主要承担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和综合交通枢纽等功能。

展开全文

2023年7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一步提升能级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强化虹桥商务区核心功能,大力发展高能级总部经济、高流量贸易经济、高端化服务经济、高层次会展经济。

“虹桥商务区是跨行政区的交界地区,还拥有虹桥管委会这样的市级部门,要实施众多跨行政区域的项目。虽然151平方公里属于行政范围,但我们进行空间规划布局时并不希望以行政范围分割,而是希望以相对完整的空间范围来更好配置空间资源和功能布局。”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详细规划分院(城市设计研究中心)副院长黄倩蓉对界面新闻指出。

2023年3月,虹桥商务区整体规划工作启动。今年7月30日,上海市政府批复《专项规划》。

黄倩蓉对界面新闻解释,从国土空间规划层级来看,这是一个区级的总体规划,涉及面积和范围较广,核心是梳理好虹桥商务区与周边地区的总体战略定位和空间格局,重点处理好虹桥商务区与中心城、三个新城的关系。

“大杯”变“超大杯”,上海大虹桥规划升维

《专项规划》范围图。图片来源: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未来虹桥商务区将获得怎样的提升?

黄倩蓉介绍称,虹桥商务区和周边地区要打造成新时代国际开放门户枢纽发展示范区,建设面向全球的国际开放门户、人文生态的绿色发展城区、活力策源的科技创新平台、链接高效的综合交通枢纽和智能低碳的未来城市样本。

从空间格局来看,这535平方公里地区将规划形成“一核两轴四片、五带三湿八组团”的整体格局。

其中,“一核”是聚焦虹桥商务区核心区,打造国际级资源要素配置枢纽;“两轴”是依托延安路-崧泽大道和嘉闵高架,分别形成东西门户轴和南北发展轴;“四片”是在轴线两侧构建凤栖创新片区、云麓科创片区、临空示范片区、徐闵数智片区等四个功能片区,打造国际化城区和高品质产业集聚区。

“五带”是依托吴淞江、淀浦河、油墩港、通波塘和外环绿带,塑造五条结构性生态绿带;“三湿”是沿生态绿带,营造凤栖、崧泽、云麓三片体现江南水乡特色的湿地空间;“八组团”是围绕核心区重点产业功能、重要湿地等特色节点,形成功能差异化发展的八个组团,实现空间品质和资源要素的全面提升。

“大杯”变“超大杯”,上海大虹桥规划升维

“一核两轴四片、五带三湿八组团”整体格局。图片来源: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黄倩蓉划出了此次专项规划的四个重点领域。

产业发展方面,《专项规划》强化了吴淞江-G2科创走廊、G50长三角数字干线、G60科创走廊牵引,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未来将建设上海西部科技创新战略节点。

同时,虹桥商务区的综合交通还将进一步提升。虹桥商务区重点提高轨道交通线网覆盖水平,规划轨交站点600米覆盖率提升至35%左右;建立无界联动的水陆交通体系,实现商务区内部以及与周边地区的快速连通。

在居住配套方面,《专项规划》提出,针对青年创新人群、商务人群、国际人群、本地人群等不同需求,多渠道增加虹桥商务区保障性租赁住房,改善职住平衡;引导保障性住房向轨交站点和产业区周边集聚布局,提升居住品质和生活配套水平。

此外,《专项规划》也要求大力加快虹桥商务区公共服务建设,围绕核心区和吴淞江滨水空间,布局面向长三角的高等级服务设施,配置高水平教育、医疗和文体设施。

“大杯”变“超大杯”,上海大虹桥规划升维

虹场绿丘。图片来源: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黄倩蓉介绍称,商务区核心区规划重点聚焦虹桥枢纽、商务区核心区、国家会展中心之间约一公里长的东西轴线空间及周边街区,强化整体设计,营造“虹场绿丘、高线飞虹、水岸秀场、活力青洲”四大空间特色节点。

其中,虹桥枢纽的西交通平台将改造成虹场绿丘,利用虹桥交通枢纽的流量和要素集聚优势,植入虹桥全球服务中心、新质生产力展示馆、AI产业科创社区、虹桥活力商街等功能,缝合交通枢纽与核心区之间的空间功能。

“类似于屋顶花园,但其功能又远胜于屋顶花园。”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杨明透露。未来,虹桥火车站的西立面将成为主立面,增加网约车上客点、开放空间和配套设施。

“高线飞虹”位于虹桥站和国家会展中心之间,将植入空中秀场、路演舞台等驻足空间,打造东西长约1000米的彩虹桥立体活力步道。

北横泾将变为“水岸秀场”,设置裸眼球幕等科技感地标,提供面向年轻人交流的大型活动广场和浮动舞台。

目前用于停车的国家会长中心东侧地块,则将植入虹桥企业展厅、会展配套设施、小涞港水岸商业和停车保障等功能,与国家会展中心功能错位互补。

虹桥商务区管委会透露,上述商务区核心区综合功能提升的重点项目,市政府已明确开发实施主体,正在加快推进建设实施相关准备工作,预计“十五五”期间投入使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