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忠:琉球问题十分敏感,有一点需特别留意

Connor 欧意OKX交易行情 2025-11-20 3 0

高市早苗一句“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不仅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广泛关注,更对原本已陷入低潮的中日关系增添了新的风险。

许多网友指出,此类表态不仅无助于地区稳定,反而可能成为重新审视一系列东亚敏感问题的契机。不少人认为,如今正是推动解决琉球地位问题、钓鱼岛主权争议以及台湾问题的重要时机。这些议题相互关联,牵动地区战略平衡,高市早苗的发言无疑给区域秩序增添了不确定性,但促使各方更清晰地认识到全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在此背景下,观察者网对话东京大学法学博士、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林泉忠,从历史及现实角度深入剖析这一系列问题。

观察者网:从历史上看,琉球王国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琉球群岛的命运也成为东北亚政治博弈的缩影。有学者指出,“不理解琉球的近代历史,就不能理解甲午战争和台湾的割让、不能理解朝鲜半岛的殖民化、不能理解满洲国的建立与垮台,不能理解‘大东亚共荣圈’的政治-军事逻辑”。因此,首先能否请您梳理一下近代以来琉球群岛的历史沿革,并说明它在近代东北亚历史进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林泉忠:从明朝到清朝,琉球和中国缔结了500年的宗藩关系。具体来讲,1372年明洪武帝朱元璋在登基后第五年就派使臣到了琉球,一直延续到1879年进入近代,因为日本把琉球吞并了,才终止了和中国的宗藩关系。

这500年间,琉球与中国的关系极为密切。每当琉球国王更替之际,他们都会派遣使臣前来中国报告,而中国皇帝则会派遣册封使前往琉球,为新国王举行加冕及登基仪式,这种政治上的联系一直延续至1879年。

林泉忠:琉球问题十分敏感,有一点需特别留意

15世纪时期,那霸港是琉球国与亚洲诸国贸易的重要港口。琉球通过转口贸易获得巨额利润,那霸港因此而极度繁荣。

在此期间,大量中国文化传入琉球,对当地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时至今日,这种文化上的影响依然存在。例如,中国人食用猪肉的历史悠久且方式多样,而日本人则是近代才开始食用猪肉的。然而,琉球早在600多年前便受中国影响,开始食用猪肉,并从中国学习了养猪技术,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猪肉饮食文化,将其视为一种高尚的饮食。

我2002年从东京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便来到琉球大学任教。当时,我对这里了解不多,以为琉球是个海洋环绕的岛屿,当地居民饮食应该以鱼类为主。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里的社会以猪肉为主食,这显然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长久以来,当地人认为食用猪肉是一种高尚的文化,因为中国将猪肉饮食文化发展得极为精致。

展开全文

不只是饮食文化,当地的殡葬文化也深受中国的影响。琉球当地一些墓地的建造风格受到中国福建地区风俗的熏陶,许多方面都保留着中国文化的印记。这也使得琉球,即今天的冲绳民众,在历史和文化上对中国怀有深厚的情感。

可是到了近代的1879年,也就是明治维新的第十二年,日本的明治政府派兵吞并琉球,从此之后冲绳就成为了日本控制之下的一个区域,一直延续到现在。期间有过一次中断,就是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1972年,美国对琉球的托管。

因此,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琉球历史的显著特征:从古至今,它与三大国始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在古代,它与中国之间维系了长达500年的深厚关系,这段关系尤为和平稳定。

然而,日本吞并琉球之后,自此逐步踏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侵略了周边众多国家,并占领了大量地区。最终,日本与美国发生冲突,美国介入了太平洋战争。因此,当美国决心击败日本时,便在冲绳登陆,展开了一场惨烈的战斗——冲绳战役。这一事件不仅与日本的命运紧密相连,也反映了美国与日本关系的演变,成为近现代历史的一个缩影。这也是为什么冲绳社会在战后对和平非常重视,并不希望周边再次发生一些军事的冲突。

观察者网:您刚才提到,二战结束后美国曾托管琉球长达27年,而冲绳民众至今仍面对一个长期存在的巨大压力——美军基地,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持续困扰当地社会的各种问题。根据您与当地民众的交流,他们对美军基地的主流看法是什么?您曾在文章中指出,“美军基地”与冲绳的“身份认同”问题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复杂且看似无解的问题症结。对此,您现在是否有了更清晰的答案?

林泉忠:美军基地与刚才提到的冲绳战役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场战役中,美军取得了胜利,而日军则告败。日军失败后,美军便占领了整个琉球。

林泉忠:琉球问题十分敏感,有一点需特别留意

1945年4月1日,美军在冲绳岛登陆。

此外,我稍微补充一点,刚才提到的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后,将其改名为冲绳县,自此琉球这一名称便正式不再使用。

有意思的是,二战结束后,美国占领了这片土地,并将其改回琉球。这也是琉球大学存在的原因,该校于1950年由美国建立,也曾是我过去十年间任教的地方。在美国开始统治琉球后不久,我们知道整个东亚地区在战后初期便呈现出所谓的东亚冷战格局。这其中不仅包括新中国的崛起,还有朝鲜半岛北部的社会主义国家。此外,老挝、越南也纷纷成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这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产生了冲突和紧张关系。

在这一背景下,统治冲绳(或称琉球)的美军开始建设军事基地,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局势变化。他们希望阻止共产主义势力继续渗透到其他东亚地区,因此非常重视冲绳在地缘政治中的重要角色。

因此,美国在冲绳建设基地是在战后,严格来说应始于1949年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基地数量不断增加,到了1972年美国准备撤离时,冲绳本岛上已有超过20%的土地被美军基地占用。时至今日,这一比例仍维持在20%左右。

庞大的美军基地也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为有美军基地,意味着可能随时要应对战争,这样的话冲绳有可能再度被卷入战争之中,这是当地民众非常不乐见的。因此,这也引发了冲绳社会在战后堪称波澜壮阔的反美军基地斗争。

林泉忠:琉球问题十分敏感,有一点需特别留意

1970年12月20日,在美军统治下的冲绳县胡差市(现冲绳市)发生的一场民众自发针对美军的暴动中,一辆美国人的汽车被当地人烧毁

林泉忠:琉球问题十分敏感,有一点需特别留意

冲绳普天间基地鸟瞰

也正因为存在这样的问题,冲绳社会与日本本土,尤其是日本政府之间长期保持着一种紧张关系。冲绳的主流民意始终希望逐步缩小美军基地的规模,最终实现全面撤离。然而,这一过程实际上进展缓慢,甚至在十多年前还因此爆发了争议。起因是美国与日本在1996年达成的一项协议,计划将现有的普天间美军基地迁至冲绳本岛北部的名护市边野谷地区,这意味着需要建设新的基地,并由此引发当地民众与日本政府之间的冲突,而这场冲突实际上至今仍在持续。

这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个现实问题。这也导致了长期以来冲绳社会与日本之间形成了一种心理上的距离。正因如此,我才指出美军基地在维持这种心理距离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但短期内似乎难以看到解决的希望。

观察者网: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当下局势来看,琉球问题和中国大陆、日本、中国台湾以及整个东北亚局势有着非常强的关联。您之前的文章中分析过,民间对“琉球问题”的关心,和钓鱼岛问题以及中日关系有密切联系。当下中日关系处于低潮,琉球问题会不会成为点燃新一波民间情绪,甚至进一步影响中日关系的“关键点”?

林泉忠:如果提及中国对琉球历史立场的变迁,这其实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话题。确实,近年来中国社会对琉球议题的关注度很高,甚至有人主张琉球应该脱离日本。从2013年延续至今,这些讨论虽然热烈,但主要集中在网络上,是一种意见的表达。

但我觉得有一点还是需要留意的,就是琉球当地社会是如何看待这些讨论的?实际上,这涉及到他们的地位和主权问题。毕竟,琉球并非荒岛,而是有超过150万人口居住的地方。因此,决定冲绳未来的应当是他们自己。外界对此的议论和讨论当然可以关心,但涉及敏感议题,比如地位独立、脱离日本以及与中国建立何种关系等,都需要更加谨慎。

我建议我们应该更体谅冲绳社会的思考,在此基础上进行评论和议论,这样会更为妥当。

观察者网:鉴于琉球群岛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它已成为大国博弈中的一个关键“杠杆”,我们可以称之为地缘政治中的“琉球杠杆”。特别是当下台海局势紧张,美国和日本会如何撬动“琉球杠杆”?而随着中国大陆军事实力增强后对第一岛链的突破,琉球群岛的重要性会不会下降?

林泉忠:绝对不会。关于美军基地,我们在之前的讨论中已经提及,它自二战结束后便逐步开始建设。1972年,美国将琉球归还给日本后,美军基地依然存在。即便在90年代冷战结束后,美军也继续驻扎于此。

而且美军基地的存在,不仅是美国的需要,同样涉及日本对其安保战略的深层思考。

林泉忠:琉球问题十分敏感,有一点需特别留意

日本投降后,冲绳岛上的难民。冲绳战役期间,大量冲绳本地居民被日军裹挟,编入战争体系,该役非正常死亡的冲绳人中,除了死于炮火和疾病、饥饿,还有很多居民死于日军强制“集体自决”

在冷战时期,对日本而言,最大的假想敌是苏联。冷战结束后的90年代,日本最大的假想敌转变为朝鲜。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的崛起,日本将中国视为主要的假想敌,认为中国构成威胁。因此,日本也乐于看到美军基地继续存在。

此外,自奥巴马政府实施“重返亚洲”战略以来,美国对亚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未曾减退。尤其在2018年前后,中美关系开始出现对立,且这一态势至今仍在持续,还没有看到明显的软着陆痕迹。

因此在当前情况下,无论哪一届美国政府,即便是现在的特朗普2.0,都没有任何规划要放弃这些美军基地。相反,这些基地对他们而言只会越来越重要。此外,自2021年起,日本也开始炒作“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的话题,这便涉及到一个假设:若台海发生战事,美国是否会介入?若美国介入,日本将扮演何种角色?这成为了一个新的讨论焦点。

林泉忠:琉球问题十分敏感,有一点需特别留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