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日本胃癌“神之手”:“全民除菌”是防癌关键第一步

Connor 欧意OKX交易所 2025-07-16 3 0

中国是胃癌大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胃癌新发病例超过35万,死亡人数超过26万人,胃癌患者大约占全球40%。近年来,胃癌年轻化趋势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同样属于胃癌高发国家的日本,胃癌的发生率正在下降,日本厚生劳动省的一份数据显示,恶性胃肿瘤手术在2014年-2021年七年间下降了32%。

在防控胃癌方面,日本有哪些经验可供借鉴?晚期胃癌还有没有“治愈”的机会?7月12日,在全球就医咨询服务机构盛诺一家举办的TOP Doctor健康沙龙上,日本癌研有明医院消化中心胃外科部长布部创也教授接受南方+记者专访,详谈他眼中的“胃癌防控术”。

专访日本胃癌“神之手”:“全民除菌”是防癌关键第一步

日本癌研有明医院消化中心胃外科部长布部创也在广州分享。

防控胃癌的关键一步

日本癌研有明医院是日本癌症研究会的附属医院,癌症治疗长年排名日本第一,也是接收国际癌症患者最多的日本医院。作为癌研有明医院消化中心胃外科部长,布部创也以擅长处理复杂胃癌病例知名,曾被日本医疗纪录片誉为“神之手”。

布部创也分享时指出,胃癌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幽门螺杆菌感染、高盐和熏制食品以及吸烟、饮酒和衰老。

其中,幽门螺杆菌是寄生于口腔和胃黏膜的一种病菌,2017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研究发现,及时清除幽门螺杆菌,胃癌发病率可下降50%以上。

“日本胃癌发病率的下降,主要得益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控制,年轻一代已经很少感染这种病菌。”布部创也接受采访时提到,一个明显趋势,随着幽门螺杆菌携带者的老龄化,日本胃癌患者也呈现老龄化。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主要跟社会经济水平和卫生观念等有关,目前日本胃癌高峰年龄在80岁以上,正是因为这代人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比较高。因此我们推荐60岁以上的人群做幽门螺杆菌检测。”布部创也补充说,在胃镜筛查方面,日本政府为55岁以上居民提供两年一次的检查,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历史,即便已经做了除菌治疗,也建议一年做一次胃镜。“日本的幽门螺杆菌检测非常普及,公司为员工提供的普通体检项目均包括其中。”

专访日本胃癌“神之手”:“全民除菌”是防癌关键第一步

展开全文

布部创也医生经常往来中国交流。他指出,“日本的胃癌手术中,早期患者比例达到70%,相比之下,中国这一比例仅有20%。”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幽门螺杆菌和胃镜的检测普及程度不同。

公开数据显示,得益于日本胃癌体检的普及、早期胃癌的发现,日本胃癌5年生存率可以接近80%。相比较而言,中国胃癌整体的5年生存率约在40%,中国晚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10%。

尽量保留胃功能的手术

近年来,海外就医市场逐渐复苏,因为距离近、性价比高,加上日本擅长治疗的癌症种类跟亚洲人高发癌肿吻合,日本正在成为美国之外第二热门的“看病圣地”。

在胃癌诊疗方面,日本有何特点?布部创也医生告诉南方+记者,癌研有明医院的数据显示,分期达到Ⅳ期的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30%,Ⅲ期的患者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60%-70%,Ⅱ期的患者则达到80%。

“这一数字上的差异,并非说两国医生之间的实力存在明显差距,就手术的水平而言,中国有很多经验丰富的医生,与日本医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总体而言,日本医疗体系均等化程度高,医院之间水平相差不大,多学科团队协作的理念非常普遍,而且癌症诊疗严格遵循标准指南。相较之下,中国不同地区之间的医疗水平差距甚大,即便是同一个城市、同一家医院也存在这种差异。”

布部创也提到,日本医疗以精细化著称,比如胃癌手术前,患者可能需要接受2-3次的胃镜检查以精准地评估肿瘤范围、边界、浸润深度,并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手术方案。这些费用日本保险可以覆盖。但这种做法在中国医生看来存在争议,担心给患者增加负担。

对于晚期胃癌患者来说,还有没有机会手术,关系到“治愈”的几率。布部创也介绍,在该院通过转化治疗,有约10%的晚期患者有机会手术。“对于进展期胃癌来说,我们的理念是尽可能保留患者的胃部功能。这也意味着淋巴结清除的量、胃部的切除面积也要减少。我们每周都会有多学科团队交流讨论,为患者设计最佳治疗方案。”据悉,目前癌研有明医院的胃外科手术包括五种标准术式,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比例已经达到98%。

专访日本胃癌“神之手”:“全民除菌”是防癌关键第一步

对于有意赴日寻求医疗帮助的中国患者,布部创也建议,要选择有能力接收外国患者的医院,“日本各家大医院之间水平相差无几,但在接收外国患者方面,有的医院缺乏相关经验。”同时,分期为Ⅳ期的胃癌患者,外科手术通常不是主要治疗手段, 不建议盲目到日本以免浪费时间或延误更重要的系统性药物治疗。

南方+记者 严慧芳

【作者】 严慧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